1、建庫的不用庫,用庫的不建庫。
項目實施由于采取先建后補的辦法,因此對許多真正用庫的農戶在建庫資金上造成不小的壓力,由于初期在農業設施上的較大投入,沒有過多的資金投入到建庫上,再加上對項目補助政策的信任度不夠,對冷庫建設總是首鼠兩端,將信將疑。相反,對于一些農業投機商,則看準了這一商機,雖然掛著農業開發農民合作社的牌子,卻行著套取國家農業項目資金的實質目的,建設了大量的所謂“冷庫”,這些“冷庫”在項目實施初期沒有實際可行的驗收標準,更無專業驗收人員,但只憑借“低頭不見抬頭見”的人際關系,就能使當地所建“冷庫”100%通過項目驗收,順利拿到補助資金。國家項目補助資金的原意是補助冷庫建設資金之不足,但沒想到的是“冷庫”建設成本實際遠遠低于冷庫補助資金?上攵@種“冷庫”的建設標準和建設質量如何:設備配置低劣,建設成本低廉,“冷庫”無法正常使用,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“垃圾庫”。其實早在冷庫項目實施初期,就出現了建庫不用庫,用庫不建庫的怪象;蛘咴捑湓捴v,“建庫不用庫但能報上項目,用庫不建庫報不上項目”。。。。